网上股票开户 ESC 2025焦点:张宇清教授解读BaxHTN研究,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迎来新的治疗选择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网上股票开户

BaxHTN Ⅲ期研究成果重磅发布,一起从研究数据、药物机制、临床价值三方面深度解读!
长年以来,影响着数十亿人的健康,其中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亟须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作为汇聚全球顶尖心血管专家的学术盛宴,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盛会(ESC 2025)如期拉开帷幕,以传递前沿临床研究成果、探讨革新性治疗技术为核心,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注入新活力。在众多备受关注的议题中,高血压同样深受热议。此次ESC 2025上,针对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的BaxHTN Ⅲ期试验结果揭晓,该成果被业内寄予厚望,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全新治疗方案。
为第一时间解读该研究价值、梳理高血压领域前沿动态,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深入解读该研究成果,同时分享高血压领域前沿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BaxHTN Ⅲ期研究:用数据说话,验证Baxdrostat疗效与安全性
此次ESC 2025公布的BaxHTN Ⅲ期研究[1],正是围绕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Baxdrostat展开,旨在验证其在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循证依据。

图1:BaxHTN研究设计
在疗效方面,张宇清教授指出,在本研究中,主要终点是从基线到12周坐位收缩压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第12周时,Baxdrostat 1mg和2 mg组坐位收缩压较基线分别下降-14.5mmHg(95% CI:-16.5~-12.5)和-15.7mmHg(95% CI:-17.6~-13.7),安慰剂组为-5.8mmHg(95%CI:-7.9~-3.8)。与安慰剂组相比,Baxdrostat 1mg和2mg组坐位收缩压分别降低-8.7mmHg(95% CI:-11.5~-5.8;P<0.001)和-9.8mmHg(95% CI:-12.6~-7.0;P<0.001,图2)。

图2:BaxHTN研究主要疗效终点
预设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预设亚组中,Baxdrostat治疗降压效果是一致的,包括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人群(图3)。

图3:预设亚组分析
除主要终点外,张宇清教授表示其次要终点的结果同样亮眼,结果显示(图4):
在随机撤药期间(24-32周),Baxdrostat 2mg组的坐位收缩压降低3.7mmHg(95% CI,-5.5至-1.9),而安慰剂组增加1.4mmHg(95%CI,-1.2至4.0),两组差异为-5.1mmHg(95%CI,-8.3至-1.9;P=0.002)。
难治性高血压亚组中,与安慰剂相比,Baxdrostat 1mg组和Baxdrostat 2mg组从基线到第12周坐位收缩压分别降低了9.1mmHg(95% CI,-12.6至-5.7;P<0.001)和9.8mmHg(95% CI,-13.1至-6.4;P<0.001)。
对于坐位舒张压,在第12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Baxdrostat 1mg和2mg坐位舒张压分别降低-3.3mmHg(95% CI:-5.2~-1.4;P=0.001)和-3.9mmHg(95% CI:-5.7至-2.0;P<0.001)。
第12周时,坐位收缩压达标(<130mmHg)的患者比例:Baxdrostat 1mg组为39.4%,Baxdrostat 2mg组为40.0%,安慰剂组为18.7%(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P值均<0.001)。

图4:BaxHTN研究部分次要疗效终点:24-32周随机撤药期坐位收缩压变化(左)、难治性高血压亚组12周坐位收缩压变化(右)
探索性终点方面,从基线到第12周,使用Baxdrostat可显著降低24小时动态和夜间收缩压。Baxdrostat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意料之外的安全性问题。此外,使用Baxdrostat 1mg时,血清醛固酮浓度(中位数)从基线到第12周从7.9 ng/dL降至3.2 ng/dL,下降了60%;使用Baxdrostat 2mg时,血清醛固酮浓度(中位数)从基线到第12周从7.2 ng/dL降至2.5 ng/dL,下降了65%。
安全性也是药物临床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张宇清教授解读时提到,该研究显示,Baxdrostat在降低血压方面对于广泛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群体是有效且安全的,不良事件(AEs)大多为轻度。

图5:BaxHTN研究安全性终点:12周时不良事件
解密Baxdrostat:独特机制造就降压优势,突破传统治疗局限
要深入理解Baxdrostat的降压效果,就必须从其作用机制入手。
醛固酮作为调节血压的重要物质,其可通过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并促进钾离子和氢离子排泄,从而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当醛固酮水平升高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对血压控制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醛固酮通过醛固酮受体途径,导致水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等,进而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升高的醛固酮还会通过醛固酮受体途径和非醛固酮受体途径,引发心肌、血管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改变,加重靶器官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有效调控醛固酮水平,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张宇清教授指出,既往的降压药物都无法直接干预醛固酮合成;更有甚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长期使用可能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出现为干预醛固酮通路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醛固酮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即醛固酮合成酶,从而降低醛固酮水平。Baxdrostat作为一种小分子醛固酮合酶抑制剂,可高选择性地抑制肾上腺皮质中负责醛固酮合成的关键酶——醛固酮合酶(由CYP11B2基因编码)。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阻断醛固酮合成通路,Baxdrostat可从根本上减少醛固酮的产生。
BaxHTN研究数据显示,Baxdrostat治疗组醛固酮水平降低60%-65%。同时,研究还发现Baxdrostat在有效降低醛固酮水平的同时,不影响皮质醇水平,体现了高选择性和药物的安全性。随机撤药期数据也显示,即便停药8周后,醛固酮水平也不会反弹至基线水平,这可能与Baxdrostat在撤药期对安慰剂组血压缓慢上升,和醛固酮对钠稳态的作用机制相关。此外,Baxdrostat降压效果在所有预先设定的亚组中保持一致,包括未控制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亚组。这表明醛固酮失调在未控制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在更广泛的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发挥作用。
Baxdrostat的出现,将填补中国高血压治疗临床空白
在谈及BaxHTN Ⅲ期研究的临床价值时,张宇清教授再次对其降压效果表示了肯定。本研究显示,Baxdrostat在降低难治性或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坐位收缩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这一效果在多个预设亚组中均得到体现,表明Baxdrostat对不同特征的患者均有效。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效果也是在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实现的,即患者中约90%已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99%已使用利尿剂。安全性上,Baxdrostat在降低血压方面对于广泛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群体是有效且安全的。在治疗过程中,虽然有患者出现了需要干预的高钾血症,但整体发生率仍然较低。
张宇清教授特别提到,在这项研究中,特别是在24-32周阶段,即撤药期可以观察到Baxdrostat的效果消退是缓慢的。撤药期间随机分配的安慰剂组中,尽管预计Baxdrostat在1周内从血液中清除,但撤药8周后坐位收缩压的变化仅为+1.4mmHg(95% CI,-1.2至4.0)。
此外,血清醛固酮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并未完全恢复到基线水平。这一发现表明,即使在药物已经从体内清除之后,Baxdrostat的降压效果仍然持续存在,血压的反弹非常小,这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生理性“重置”。Baxdrostat对血压的缓慢抵消效应可能与其对钠平衡的作用机制一致,其他可能的机制还包括抑制或逆转醛固酮对血管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有害影响。
在撤药期间,张宇清教授指出,尽管出现了钠(Na+)/血管“重置”的信号,这通常预示着药物效果的结束,但安慰剂组的血压仅出现了轻微的上升。这不仅仅是药物药代动力学(PK)尾效应,也表明Baxdrostat可能对血压有更长期的影响。如果这些观察结果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Baxdrostat的该类特性可能预示着长期、稳定的血压控制,这将有助于减少对紧急治疗升级的需求。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其可能意味着更少的治疗方案调整和更低的治疗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于对Baxdrostat未来应用的期待,张宇清教授表示,尽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对未控制或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但部分药物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率偏低。例如,利尿剂长期应用会增加低钾血症的风险,从而导致其使用率较低。另一方面,指南推荐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虽然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血浆醛固酮水平代偿性升高,这种升高会进一步加剧醛固酮的不良作用,如纤维化、血管损害等,因此MRA无法完全阻断醛固酮的不良作用。此外,MRA还具有拮抗雄激素受体的作用,可能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等不良反应,这些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BaxHTN Ⅲ期研究证实了在未控制或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使用Baxdrosta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较于MRA,Baxdrostat通过直接干预醛固酮合成的独特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这一优势使其有望成为未控制或难治性高血压的一线治疗选择;此外,一项入组患者中有1/3为中国人群的针对Baxdrostat治疗未控制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Ⅲ期研究正在进行中。张宇清教授相信该研究结果将为Baxdrostat在中国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循证支持,我们期待这一研究结果的早日出炉。
总体而言,Baxdrostat的出现,将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人群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填补临床空白,助力我国高血压管理事业更上一层楼。
总结
当前全球高血压未控制问题严峻,其中未控制/难治性高血压会引发心脑血管事件、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而Baxdrostat这一潜在治疗药物的出现,为改善这一现状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与临床应用的推进,以Baxdrostat为代表的新型降压药物将进一步推动高血压领域的诊疗革新,助力提升全球及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减轻高血压疾病负担,为保障民众心血管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小调研
专家简介

张宇清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高血压联盟 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学部主任委员
中国肥胖联盟 副主席
中国医师协会心衰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副会长
国际高血压学会亚太地区顾问团 主席
世界高血压联盟 特别大使(Special Ambassador)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副主编,Journal of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Research、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等杂志编委
2005-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肥胖症诊疗指南写作组成员
参考文献:
[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xdrostat in Uncontrolled and Resistant Hypertension. ESC 202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辉煌优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