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股票开户 73年毛主席给出2条路,让曾志随便选1条,曾志泪目:老毛没忘记我

1973年2月18日傍晚,陕西省委的老旧电话忽然响起。接线员一路小跑,把听筒递到临潼干休所的会客室。短短几句话,却像平地惊雷——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邀请曾志次日到西安,当面传达中央最新指示。电话放下,窗外落日刚沉入骊山,晚风透着寒意网上股票开户,曾志却感觉胸口发热。

第二天上午,她抵达省委,脚步不自觉加快。李瑞山递上一封电报副本,说道:“曾志同志,主席答复来了。他老人家交代,给你两条路:留西安或回北京,你自己挑。”短短一句,屋里安静得能听见墙上的挂钟。曾志默默抬头,眼圈瞬间发红,“麻烦转告主席,我想回北京。”声音不高,却带着决绝。
毛泽东亲自批示的背后,是几十年战火与风浪中结下的信任。时间拨回1929年夏,红四军内部争论激烈,毛泽东被撤掉前委书记职务,声援的干部寥寥无几。曾志没做多余表态,只跟着队伍走下山,私下却把“老毛”三个字喊得更响。那时她不过二十出头,井冈山的云雾常常笼住视线,可她认准了方向。

十年后,延安窑洞里煤油灯摇曳。曾志推门而入,脱口一句“老毛,我来看你。”毛泽东放下手中的文件,热情握手,连称“好,好!”两人寒暄良久。那一夜,他们谈到牺牲的同志,也谈到前线局势,灯芯烧短,火光一明一暗,却照得彼此面孔分外清晰。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随陶铸南下广东。她性格干练,主持广州城建与基建,硬是把“南方第一烂路”改成直通珠江的绿色甬道。1959年毛泽东审阅广东人大代表名单时,发现没有曾志,大笔一勾:“此人战功卓著,可补列常委。”批语一出,广州市干部才意识到这位女书记的份量。

60年代中期风云突变,陶铸在北京陷入旋涡。连带的压力让曾志难以立足,她写信向毛泽东说明情况。主席随即批示“务必从速了解”。中央会议上,个别干部想搞“鸡犬不留”的连坐,毛泽东拍案止住:“曾志是曾志,不许胡来!”会场鸦雀无声,这句话把她从漩涡边缘硬生生拉了回来。
陶铸病逝后,曾志被安排到粤北山区劳动。岭南湿气逼人,她的关节天天肿痛。1971年冬夜,她握钢笔写下长信,直言“希望重新穿上军装,方便在军队系统医治、生活”。信封投入邮袋的那刻,她并不敢奢望能传到中南海。
万万没想到,一年多后就得到答复,而且由毛泽东亲口定夺。西安之行结束仅三周,中央调令拍到临潼:曾志、陶斯亮母女迁京,组织关系归中央组织部,离休待遇从优。汪东兴在天安门东七楼接见她,简单几句话,却让曾志心里笃定——那封信的每一页主席都看了。

返回北京后,她住进木樨地干休所,偶尔到中央党校作报告,讲井冈山的土豆、延安的灯花,也谈毛泽东当年如何现场改词《菩萨蛮》。听众多是年轻学员,第一次听到“老毛”这个亲昵叫法,都觉得新鲜。曾志淡淡一笑,“那会儿可没人觉得失礼,大家就这样打趣,战场上生死一线,拘谨反而显得别扭。”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开幕。周恩来病体支柱出席,会场气氛凝重。当散会铃响,他特意询问工作人员:“曾志到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总理踱步到她面前,轻声关切:“身体可还好?”两人对视片刻,无需多言,岁月已写在皱纹里。

1976年接连传来的噩耗,让这位女红军几度泪尽。她按军礼站在灵柩前,久久未动。那一刻,她想起井冈山的号角、延安的窑洞、西安的那通电话,所有画面像胶片一样重叠。毛泽东在生命尽头,还惦记着给她“二选一”的机会,这份情谊,胜过任何头衔。
之后的岁月里,曾志鲜少谈及个人坎坷,只叮嘱子女把老战友的回忆整理出来,算是留给后人的一份见证。有人问,她为何始终保持乐观?她答得简单:“主席信得过我,我就不能辜负。”字面只有十来个,却重若千钧。

从井冈山到北京城,半个世纪浓缩成两条路的抉择。曾志没有犹豫,因为她深知,毛泽东给出的不只是去向,更是肯定。泪水涌出的那一刻,她低声念叨:“老毛没忘记我。”声音轻,却真切得刺骨。
辉煌优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